•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黃疸

黃疸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黃疸源於血液中的血紅素代謝出現膽色素過高,患者皮膚及眼白會出現變黃現象,常見於初生嬰兒和患肝臟疾病人士,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癌以及肝硬化等。初生嬰兒黃疸源於嬰兒身體積聚過多的膽紅素,一般會在出生後第2至第3天出現,如膽紅素達至甚高水平,有可能損害嬰兒的腦部,故應盡早求醫。

黃疸的成因

針對初生嬰兒黃疸,若懷孕期間有以下情況,膽紅素會相對較高:

黃疸的種類

初生bb黃疸大部分屬「生理性黃疸」,而由病理因素造成的黃疸稱為「病理性黃疸」,因素包括:

  • 初生bb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如 ABO 血型不合、Rh 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導致紅血球破壞,使膽紅素代謝增加
  • 肝臟疾病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導致膽紅素無法排出
  • 初生嬰兒感染導致紅血球破壞、肝功能降低
  • 生產過程導致嬰兒頭皮淤血,淤血內紅血球破壞而產生膽紅素
  • 足月嬰兒黃疸指數平均不超過12mg/dL(即204μmol/l),約持續10天;早產嬰兒的黃疸指數則平均不超過15mg/dL(即225μmol/l),大概約持續2週,病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大於 15,若不注意有可致嚴重後果

黃疸的症狀

初生嬰兒若出現膚色愈來愈黃、發黃範圍越來越大,或有嗜睡、不喝奶、嘔吐發燒、哭聲異常等情況,應立即求醫。

黃疸的診斷方法

醫生一般會通過檢查肝臟疾病跡象來診斷黃疸,例如:
  • 檢查有否出現皮膚瘀傷、蜘蛛狀血管瘤或手掌紅斑
  • 尿液檢測
  • 血清檢測膽紅素水平
  • 電腦掃瞄檢查肝臟大小和是否有壓痛
  • 肝活檢
初生bb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第2至第3天出現,大約兩至三星期後,嬰兒肝臟能有效地處理膽紅素,屆時黃疸便會減退。但當膽紅素過高或急速上升時,嬰兒便要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

黃疸的治療方法

黃疸出現在嬰兒身上會是較嚴重的問題,需要接受光線治療俗稱「照燈」。治療成人黃疸則需找出黃疸病因,對症治療,例如:

  • 使用抗病毒藥物控制B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引發的黃疸
  • 利用內視鏡檢查和治療膽道阻塞
  • 使用抗生素治療膽管炎
  • 利用健康捐贈者血液進行換血治療,透過置換步驟排走部份嬰兒體內原本血液,再補充同量健康鮮血

 

黃疸的預防方法

  • 避免肝炎感染
  • 避免攝取酒精
  • 保持健康體重
  • 管理膽固醇情況

領康醫療建議

黃疸源於血液中的血紅素代謝出現膽色素過高,大多與肝臟疾病、膽管阻塞或溶血性貧血有關。初生嬰兒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第2至第3天出現,如膽紅素達至甚高水平,有可能損害嬰兒的腦部,故應盡早求醫。如有任何問題,歡迎向我們的兒科專科醫生諮詢。

立即預約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1. AboutKidsHealth. (n.d.). Aboutkidshealth.Ca. Retrieved April 29, 2022, from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article?contentid=775&language=chinesetraditional#/

2. 家庭健康服務 -黃疸. (n.d.). Gov.hk. Retrieved April 29, 2022, from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5666.html

3. 小心!黃疸背後的警訊. (n.d.).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Retrieved April 29, 2022, from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20&sid=306&page=3

4. 肝衰竭的臨床表現. (n.d.).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Retrieved April 29, 2022, from https://www.liver.org.tw/knowledgeView.php?cat=9&sid=52

5. 黃疸 (N.d.). Com.Tw. Retrieved April 29, 2022, from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93.html#data-106-collapse

6. 蘋果新聞網. (2020, June 13). 新生兒黃疸5異常 當心永久神經傷害. 蘋果新聞網.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90414/IPNI6WD5S7H2AKLHHCZZGV2P7I/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