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香港疫情系列(四):為何發展到這個地步,接下來的抗疫策略會是如何?

歐德維醫生撰寫 New call-to-action

這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曾探討omicron會否正如預期的那樣改變香港的抗疫策略,答案是「會」。 在第二篇文章, 我思考抗疫Plan B 會是怎麼樣,而現在很難相信,但香港並沒有Plan B。 現在香港便逐漸過渡至與病毒共存。而在上一篇文章,探討香港採取動態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 才是對香港的居民最有益處。可惜我們在目前染疫死亡率可得出答案。

這次,我會探討香港為何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並假設以盡可能提高香港居民的健康和福祉為目標,香港應如何妥善抗疫。

香港最近疫情的人均死亡率是全球最高,為何會發生?

答:我們未能為所有社區中身體最虛弱的成員接種疫苗。

就如上一篇文章提及,在群體層面上,抗疫的唯一最重要的手段是接種疫苗,而最重要的是由社區中身體最虛弱的成員開始接種 。

以下是應付新冠疫情時應優先處理的事項:
1. 提升老弱社群的疫苗接種率
2. 提升老弱社群的疫苗接種率
3. 提升老弱社群的疫苗接種率

~2021年10月[1]

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omicron BA.2 變種病毒本質上比其他omicron 變種更嚴重打擊香港。香港出現這種情況是基於3大主要因素:

    1. 自然群體免疫水平低
    2. 體弱群組的整體免疫水平低(包括接種疫苗)
    3. 超出負荷的醫療系統

以上所有因素都是完全意料之內,而且是之前推行的政策所帶來的後果。如此缺乏遠見造成香港目前艱難的境況。

2個月內情況可以截然不同。

image-png-Mar-09-2022-09-12-13-17-AM

圖表1:美國、英國、歐洲、星加坡、澳州、香港、紐西蘭和中國於2020年3月1至今年1月9日累積確診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每100萬人)

image-png-Mar-09-2022-09-11-09-14-AM

圖表2:星加坡、澳州、香港、紐西蘭和中國於2020年3月1至今年3月7日累積確診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每100萬人)

即使用最保守的方法估計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香港很可能最終成為採取零確診策略國家中人均死亡率最高的地區。

如果結果是可以預測,那它是可以避免的嗎?

答:可以,是可以避免的。

我曾在2021年6月在文章解釋為何取零確診策略不是有效的長遠策略。在過去一年一系列的Podcast中,我和高本恩教授也討論過零確診策略是不可持續,過渡至病毒消退時確診增加是必然發生,以及在體弱群體中推動高疫苗接種率有多重要。

 

高疫苗接種率,尤其是對弱勢群體而言,最終過渡到「與病毒共存」是唯一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
~2021年6月

上年所犯的基本錯誤是將群體免疫作為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 在科學數據上清楚反映,變種病毒的傳播性增加,令僅靠疫苗接種不可能實現群體免疫之後,政府醫學專家(主要是醫院而不是公共衛生專家)和媒體很久就採取了群體免疫的說法。

image-png-Mar-09-2022-09-18-01-29-AM

圖表3:「接種率7成達致群體免疫」:這個熟悉的論調是事實上錯誤。單靠70%科興和復必泰疫苗接種率不會足夠達致群體免疫。這是誤傳資料。

接種疫苗在防止感染方面表現不佳,但極有效減低重症或死亡風險。

這個策略的奇怪結果是,下周香港幾乎肯定會成為世界上唯 一 一 個3-11 歲居民的疫苗接種率高於 80 多歲的地區。

如果科學原理是如此顯然而見,為甚麼會出現這結果?

答:採取零確診而沒有復常路綫圖是錯誤的策略。

歸根結底,香港新冠肺炎的高死亡率是由身體虛弱群體的疫苗接種率低造成。我們從國際研究中獲得很好的數據,證明群體疫苗接種率和對政府和衛生機構的信任度有密切關係。在香港,缺乏任何復常路綫圖導致了一種專注於「將壞人拒之門外」的負面論述。這樣營造了一種恐懼的氣氛,並鼓勵了人們理性地質疑疫苗成效。圍繞控制和遏制的論述導致分配資源的優先次序錯誤。公共衛生政策越來越流於表面而非有實質作用,幾乎沒有(如果有的話)科學或數據基礎。把資源分配給即將到來的全民強制 PCR 測試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不知道有任何一位公共衛生、家庭或社區醫學、病毒學、醫療管理或公共政策方面的專家會認為這是個好主意。這包括來自中國的公共衛生專家,我非常尊重他們,他們明確表示,資源和精力應該以盡可能減低死亡率為目標。

吹噓表現重於實質行動?以下是部份沒有以科學為依歸的政策,而且是弊多於利:

  • 21天酒店隔離
  • 當測試和隔離系統負荷過重時仍通知全民檢測
  • 航班禁飛
  • 時間過長的邊境隔離,這樣可以產生任何影響
  • 關閉街市等地方以進行徹底清潔
  • 在戶外地方做運動時必須戴口罩
  • 關閉遊樂設施和燒烤場等等

那麼零確診是個錯誤策略?

答:不是
上一篇文章,我已解釋與病毒共存和動態清零公共衛生措施的分別。無可置疑,在疫苗出現前,對抗新冠病毒的最佳策略是零確診以保護大眾。那時,最佳策略是在整個人群中實現非常高的疫苗接種率,尤其是從最脆弱的人群開始。 為使這個策略有效,必須隨後在復常路綫圖方面達成共識,令居民和醫療系統準備好邁向與病毒共存。香港轉變策略的最佳時機是 2021 年夏季或秋季。

總括來說,採取零確診並好好計劃復常路綫圖,無疑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最佳方法。沒有復常路綫圖就是錯誤的策略。我認為,就死亡率而言,採取這種策略的話,效果最終可能會比在管理抑制病毒和解除防疫策略方面最有效的國家惡劣。

既然單靠零確診策略無用,為甚麼香港會繼續採用?

答:政治緣故。 

中國擁有很深厚的公共衛生傳統。在中國實施的政策一直都極為成功。 而零確診政策最基本是需要3大元素:

  1. 病毒測試以確診病例
  2. 追蹤病例以找出其他患者
  3. 隔離曾接觸患者人士,以找出第二代傳播和切斷傳播鏈

假如其中1個元素超出負荷,這個政策便會崩潰。中國在各個元素都投放極多資源。在政制內的因素,包括居民極為信賴政策、環境容許頻繁和大量封鎖。除了電子科技廣泛使用作病例追蹤外,實施這些策略還依靠區份行政機構配合。一直以來,香港顯然缺乏這些資源。因此如果香港能跨過這重要臨界點,便能在很早期遏制住Omicron了。

香港實施零確診的能力不足的同時,卻具備一些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優勢:我們可率先獲得目前最有效的疫苗、備受國際認可的公共衞生專家團隊、地理面積較小,卻擁有出色的醫院設施和高水平醫療專家。

儘管內地邊界具有明確的戰略和商業價值,但科學證明,到了 2021 年底,如果唯一的目標是關注人口健康,那麼香港最好的公共衛生戰略就是善用最好的疫苗,最大限度地提高弱勢群體的疫苗接種率 ,並採用與星加坡相同的策略。

「對中國來說,零確診(清零)可能仍然是最好的策略,因為除了推行政策的檢測、追踪和隔離的能力和專業知識之外,還有和政制有關的因素。 在我看來,到 2021 年中後期,香港零確診的成本遠超於效益。」

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執行零確診的能力,最好的策略可能仍然是在冬季繼續零確診策略。 Omicron BA.2 變種的傳播能力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即使對中國來說,持續零確診策略也將是一個挑戰。 在我看來,考慮到新型抗病毒藥物的可用性和疫苗接種的有效性,我認為中國最早可能在 2022 年春季開始過渡至病毒消退。

總而言之,政治要求未能解決到香港和中國不同的結構能力和威脅。

以目前情況來看,最適合香港抗疫政策是甚麼?

我們可以從兩部份探討這個問題。

短期策略

答:盡可能減低死亡率和讓醫療系統維持運作。

短期我們必須把所有精神和資源集中於減低死亡率。這樣需要增強緊急護理和急症醫院服務,包括私家醫療設施。在體弱群組的居住環境、其他降壓設施或醫療設施致力保護他們。採購新型抗病毒藥物和讓體弱群組立刻接種疫苗是有急切性。我們不應再浪費時間、精神和資源於未能達致特定目標的政策。

長遠策略

答:唯一理性的策略是過渡至與病毒共存。

與大眾積極溝通和適當教育是對抗疫情的主要工具。我們不能控制omicron,它會在疫情中消退。 這一波比其他地方更嚴峻,部分原因是香港的人口密度極高,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防疫政策也令這一次疫情變得嚴重,包括居民排隊接受強制檢測,以及將所有結果呈陽性患者送往醫院和診所。 結果是確診個案急劇增加,其中絕大多數是無症狀或帶輕微症狀患者。 到3月底,這波疫情將大致上消退。 當我們的疫情在幾天前達到高峰時,我們可能已經處於群體免疫狀態。

了解到香港已達致某種程度的群體免疫是重要的。 到 4 月中旬,我們的感染人數將接近 500 萬。 在當前的社交距離措施下,這足以控制疫情。 如果我們立即摘下口罩並像往常一樣在城內中走動,那麼感染人數可能會開始趨於平穩下降。 由於香港將繼續出現一些感染個案,因此我們仍然需要專注於提高弱勢群體的疫苗接種率,並且仍然需要在幾個月內進行一些緩疫措施,以便從大約 70% 的免疫力逐漸過渡到接近 90%的人口免疫。 這將是逐步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合理計劃。 在這種情況下,邊境防疫管制已經是不必要,並肯定可以在 3 月底之前取消。 香港沒有理由不能在 2 到 3 個月內恢復相對正常的生活。

另一種方案就是媒體中討論的利用全民檢測維持零確診。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在恢復到零新冠病毒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免疫減弱的情況下,如果香港再次出現輸入病例,我們仍然可能會經歷進一步的感染個案激增。 在免疫人口的背景下,我想不出這對香港人口健康最有利的情況。 在短期內,它會從最有效地減少生命損失的政策中轉移資源,從而造成比現在更大的傷害。長遠來說,這個措施將透過公共衛生限制對香港造成不可避免的社會和經濟和人口健康帶來損害。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Topics: 新冠病毒

領康醫療

領康醫療

OT&P領康醫療成立於1994年,國際化醫療團隊配合高水準設施和資源,榮獲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旗下7間診所致力為你提供頂級的綜合醫療服務,包括西醫全科、婦產科、兒科、功能醫學、物理治療及心理諮詢等全面服務。

留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