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症狀、治療和預防方法

心肌梗塞是源於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急性心肌梗塞又可稱為心臟病發,不少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發作時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嚴重急症。心肌梗塞發生後搶救的黃金時間為90分鐘,故當出現心肌梗塞病徵,應盡快將患者送往最就近醫院。

心肌梗塞的成因

  • 家族病史
    家族有冠心病或心臟病發作史人士患病機會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

  • 年齡性別
    年輕男性比同齡女性有較高風險,更年期後女性與男性患病的風險相若

  • 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症
    肥胖容易造成高血脂及高膽固醇,多餘的血脂會引起冠狀動脈的阻塞,增加患病風險

  • 吸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和血管失去彈性,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

  • 高血壓
    高血壓病人一旦血管壁壓力突然升高,就容易發生心肌梗塞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冠狀動脈硬化、血管阻塞,以致造成心臟缺氧,引發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種類

心肌梗塞依心電圖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 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最需要快速診斷及處置的致命疾病之一
  • 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絕大多數即使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
  • 非特異性心電圖變化的心肌梗塞:沒有典型心肌缺氧或心肌梗塞的徵象,可能由冠狀動脈疾病、藥物、代謝性疾病等引起

心肌梗塞的症狀

  • 胸口痛或不適,有胸口壓迫的感覺
  • 疼痛或不適感覺可能延伸至下顎、頸部、肩膀、雙臂、背部及胃部,持續超過數分鐘
  • 疼痛在休息或服用擴張冠狀動脈的心臟藥物﹙如硝酸甘油﹚後果都無法舒緩
  • 呼吸困難或氣促
  • 冒冷汗、頭暈或噁心

心肌梗塞的診斷方法

心肌梗塞是一種突發的狀態,目前沒有能夠檢查出心肌梗塞的方法,醫護人員通常透過心電圖和血液檢測診斷急性心肌梗塞

  • 運動心電圖
    受檢者站在跑步機上,在其身上貼上電極片,檢查心臟變化,並診斷心肌是否有缺氧
  • 心臟超音波
    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大小及收縮情形

  • 運動心臟超音波
    利用藥物刺激心臟使其達到類似運動的效果,以偵測血流不足和回推冠狀動脈阻塞的位置

  • 電腦斷層攝影
    可觀察冠狀動脈鈣化的情形,並組成3D影像,判斷心臟的情況

  • 冠狀動脈攝影
    可透過冠狀動脈攝影看出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及阻塞的嚴重程度

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

  • 使用血栓溶解劑
    將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使血管回復暢通,但須在發作後12小時內使用發揮療效

  • 冠狀動脈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
    醫生將一根細長的導管通過腹股溝或手腕中的動脈引導至心臟中阻塞的動脈,導管中的氣球會短暫膨脹以打開阻塞的冠狀動脈,金屬網支架被插入動脈以使其長期保持開放,恢復流向心臟的血流

  •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通波仔)
    將靜脈或動脈縫合到阻塞或變窄的冠狀動脈之外的位置,使血液流向心臟,繞過變窄的部分

心肌梗塞發生後搶救的黃金時間為90分鐘,故當出現心肌梗塞病徵,應盡快將患者送往最就近醫院。

心肌梗塞的預防方法

  • 戒煙
  • 改變飲食習慣
  • 規律運動
  • 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狀況

參考資料

1. Heart attack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Mayo clinic. (2020, June 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eart-attack/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3112
 
2. 急性心肌梗塞. 醫管局. (2020, January 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kg.org.hk/pilic/public/Cardiac_PILIC/Cardiac_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_0329_chi.pdf

3. 心肌梗塞瞬間要命醫師教你如何自保| 蘋果新聞網| 蘋果日報. (2016, January 16). Retrieved from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60116/JN6MCKCNXPFIQF3WZ7VQBYJDAQ/
 
4. 非傳染病直擊2011年8月 - 淺談心臟病發作. (2011, Augu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aug2011_chi.pdf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

New call-to-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