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居家旅行必備?】常備看門口藥保平安!

近來又回到搶機票去旅行的熱潮!收拾行李對大部份人來說是久違的動作,也不肯定該帶甚麼常用藥物旅行。別擔心,我們整理了一系列居家旅行必備的平安藥清單,讓你無論出國遊埠,還是日常所需,即使未能即時去看醫生,也可稍為照顧你和家人的健康需要。

哪些是常見的「看門口藥」?

「看門口藥」,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的非處方藥物。除了長期病患需要服用特定處方藥物外,我們總有因不同原因而出現「小病」,或者在家中跌倒,需要即時止痛,甚至在較極端的情況,例如在今年年初疫情高峯期時,如果不幸染疫,藥房又未能提供所需藥物,隔離措施下又不能到醫院或診所就醫得到藥物紓緩,這些時候,「看門口藥」便能發揮最大作用。以下是常用的「看門口藥」給大家參考:

  •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香港常用的鎮痛和解熱藥物,主要作用為止痛和退燒。雖然服用正常劑量的撲熱息痛是安全的,但肝功能受損的病人服用時應小心,以防進一步損害肝功能,甚至死亡。
  • 消炎止痛藥 (Anti-inflammatory painkillers):其中布洛芬 (ibuprofen) 是常用而非處方的消炎止痛藥,有助紓緩肌肉痛和扭傷,更可舒緩經痛。和撲熱息痛一樣,布洛芬也有退燒作用。那麼這兩款藥物可治療新冠肺炎嗎?網上曾盛傳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後服用布洛芬會很危險,但經BBC事實核查小組證實,最好還是服用撲熱息痛。另外,這種止痛藥不應空腹服用。 如果你服用布洛芬後出現胃痛或胃灼熱,便應該停止服用。 布洛芬可能會與一些處方藥相互產生作用,因此如果不確定應否服用時,請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 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屬於口服抗敏藥物之一,可分為具鎮靜作用和不具鎮靜作用。當你患有過敏症時,身體抵禦有害物質入侵時會釋放組織胺,而組織胺會引起發炎。而抗組織胺就顧名思義,可抑制組織胺,因此能紓緩敏感徵狀。除此之外,抗組織胺還可舒緩花粉熱和其他過敏症狀 - 例如麻疹、瘙癢、打噴嚏、流淚和流鼻水,也可減輕黃蜂或蜜蜂蜇傷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 制酸劑 (Antacids):有助中和胃酸,舒緩消化不良和「火燒心」,通常用作治療消化性潰瘍。常見的制酸劑有三矽酸鎂 (Magnesium Trisilicate) 及氫氧化鋁 (Aluminium Hydroxide)。可是,服用制酸劑會減慢其他抗潰瘍藥物、四環素及鐵丸等的吸收,影響此類藥物的功效。
  • 外用類固醇 (Hydrocortisone cream):相對溫和的類固醇藥物,有助治療皮膚炎症、昆蟲叮咬和濕疹。除了消炎止痕,外用類固醇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可減少皮膚紅腫的現象,同時可抑制皮膚表皮增生。但是要注意的是,除非醫生處方,否則不能把外用類固醇塗在面上。雖然外用類固醇的種類很多,但只有Hydrocortisone acetate 1% 及Clobetasone Butyrate 0 .05% 可於藥劑師監管下購買,其他則是處方藥物。長期使用類固醇可令皮膚變薄,出現萎縮紋、令皮膚感染情況惡化而引致痤瘡,因此必須遵循藥劑師或醫生指示下使用。
  • 消毒軟膏 (Antiseptic cream):用作處理輕微擦傷、割傷和咬傷,預防感染。

General Practice CTA

旅行需要甚麼平安藥?

家中有足夠的藥物能解決部分輕微症狀,那麼出國旅行呢?當然也可以有萬全準備。出發前,諮詢家庭醫生專業意見及預備平安藥可令你在旅行時有多一重保障,只因:

  • 可能出現言語不通,未能購買到貼合你所需的藥物
  • 成份不明
  • 質素參差
  • 不是所有城市的藥房或便利店都像香港般「總有一間在左近」,急需藥物時可能花時間找尋藥房或便利店
  • 各地的公立醫院或急症室服務系統不一,救護車到達需時

因此,即使希望旅程途中用不到平安藥,但有需要時能及時能有合適藥物紓緩症狀,讓旅程更加順暢。以下是常見的非處方平安藥物清單:

  • 止瀉藥(例如速治靈,Imodium 或 鹼式水楊酸鉍咀嚼片,Pepto-Bismol)
  • 制酸劑
  • 抗組織胺
  • 暈車/暈浪丸
  • 止咳藥或化痰藥
  • 減充血劑
  • 止痛和退燒藥(可參考上面提及的撲熱息痛)
  • 溫和瀉藥
  • 溫和的鎮靜劑或助眠劑

其他急救用品

  • 消毒酒精
  • 膠布
  • 盧薈凝膠
  • 棉花棒
  • 眼藥水

你可按照旅行需要(旅行地區的氣候、感染風險等)調整所需物品。

注意事項

雖然不希望用到,但防患未然依然很重要。除了定期檢查家中藥物,或在出發前檢查一遍藥物和急救物品有否損毀或到期,購買藥物前還是先諮詢家庭醫生的建議,以防買了不適合的藥物。孕婦或有長期病患人士記得在出發旅行前,應諮詢家庭醫生,並隨身帶備正服用的藥物(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帶備胰島素針藥),以及醫生撰寫的病歷及藥物清單。

閱讀更多

參考資料

 1. Patient.info. Medicines to Keep at Home.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2, from https://patient.info/treatment-medication/medicines-to-keep-at-home.

2. 香港衛生署藥物辦公室. 口服抗過敏藥物.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2, from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8.html

3. 香港衛生署藥物辦公室. 消化性潰瘍藥.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2, from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knowledge_on_medicines/drugs_for_peptic_ulcers.html

4.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文章薈集 -外用類固醇.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2, from https://www.derc.org.hk/en/medic-world-detail.php?id=89.

5. CDC. Pack Smart-Pack for a Healthy Trip. Retrieved October 24, 2022, from https://wwwnc.cdc.gov/travel/page/pack-smart.

Topics: 全面健康

領康醫療

領康醫療

OT&P領康醫療成立於1994年,國際化醫療團隊配合高水準設施和資源,榮獲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旗下8間診所致力為你提供頂級的綜合醫療服務,包括西醫全科、婦產科、兒科、功能醫學、物理治療及心理諮詢等全面服務。

留言

Advertisement

相關服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