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腦癌

腦癌的成因、種類和症狀

腦癌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治癒率一般較其他癌症低,根據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本港腦癌新症個案有279宗,死亡個案達129宗。腦癌源於局部腦組織不正常分裂和增生,形成瘤塊,如屬良性腫瘤對健康威脅不大,但如屬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會侵害及壓迫附近的正常腦組織,影響腦部及身體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腦癌的成因

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腦腫瘤的成因,只有少數病例與先天、遺傳或化學因素有關,因此難以預防。曾有專家認為手提電話幅射會導致腦腫瘤,但說法有待進一步研究。以下是可能增加患上腦腫瘤的風險因素:

  • 40歲以上
  • 兒童患上髓母細胞瘤機會遠超成年人
  • 男性患腦腫瘤的機會率較高
  • 家族曾有人患神經膠質瘤
  • 因工作而接觸輻射物、甲醛、氯乙烯和丙烯

腦癌的種類

原發性腦腫瘤

原發性腦腫瘤是指腫瘤在它原本的位置不斷生長及變大,可以是良性或惡性。腫瘤一般以原發處的細胞命名,較常見的是膠質瘤,如星形膠質瘤就是由星形細胞病變而成的腫瘤

轉移性腦腫瘤癌

惡性腫瘤由身體其他地方游離到腦內,最常見由鼻咽癌轉移而成

遠距離轉移

癌細胞經過血液轉移到腦內,形成一個或多個顱內腫瘤,常見由肺癌或乳癌轉移。遠距離轉移有時會在原發性腫瘤治療後很久才被發現,15%的病人沒有任何癌症或腫瘤病歷

星形膠質瘤

  • 最常見,可分為4級
  • 第4級星形膠質瘤的病者多為40歲以上人士,腫瘤生長異常迅速,亦能伸延到腫瘤以外遠距離的組織,單靠手術切除難以將癌病根治,復發率亦非常高,一般病人在確診後1年便會離世

膠質母細胞瘤(GBM)

高度惡性腫瘤,有150多年歷史,其生長速度十分快、高度入侵性,復發率亦高;對各種治療包括手術、電療和化療反應均一般,存活率低,即使進行手術、電療和化療,平均生存率僅15個月

巨大腦膜瘤

  • 約有90%的腦膜瘤為良性,較少擴散至其他部位

腦癌的症狀

腦部不同位置負責不同功能,故腦癌患者的症狀與腫瘤位置、性質及大小有直接關係,有些病人可能毫無症狀;有些病人則可能同時出現幾種不同症狀:
  • 局部或全身癲癇 
  • 頭痛
  • 嘔吐
  • 意識現偏差或模糊
  • 性格轉變、記憶衰退
  • 上、下肢運動出現障礙、痲痺、半身輕癱或肢體震顫
  •  耳鳴、暈眩
  •  面部肌肉痳痺、疼痛或吞嚥困難
  •  視力減退或出現重疊影
  •  內分泌失調
  •  說話困難
  •  大小便失禁

腦癌的診斷方法

如醫生懷疑病人患上腦腫瘤,會替病人進行臨床檢驗、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正電子掃描、血管造影、光譜圖掃描及腦部活組織化驗等檢查,以下是較常用的診斷方法:

電腦掃描
採用放射性技術以靜脈注射含碘的對比劑,可顯示出腫瘤的大概位置及引起的變化

磁力共振掃描 (MRI)
不含放射性物質,能清楚顯示腫瘤的詳細情況,準確度達90%,並有助日後手術時定位及導航放射治療。MRI亦特別有助診斷星形膠質瘤和顱後窩腫瘤的腦幹腫瘤

正電子掃描 (PET)
利用正電子放射性同位素藥物診斷,是偵測癌細胞敏感度最高的方法,一般建議用於轉移性腫瘤病人身上,以追蹤原發性腫瘤的位置

腦癌的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為病人進行開臚手術,切除腫瘤和周圍可能被癌細胞侵佔的組織,是醫治腦腫瘤最基本的方法。但當腫瘤侵入、包圍或蔓延至一些重要腦組織和神經系統時,手術風險和切除腫瘤難度便會提高,或只能切除病人部分腫瘤

放射治療
利用高能量放射元素來破壞癌細胞,防止其增生擴散,並盡量減低對周圍健康細胞的損害。近年醫生採用較先進的放射療法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和影像導航放射治療技術,有助提升療效,同時減低對正常組織的破壞。放射治療可在手術後進行,或與化學治療同時使用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以藥物破壞癌細胞,較常用的藥物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或「卡莫司汀」(Carmustine),經口服或靜脈注射,在血液破壞已擴散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但同時會破壞正常細胞,有一定副作用

標靶藥物治療
標靶藥物治療能針對癌細胞作出攻擊,切斷其血液供應,令它們死亡。不過大部分標靶藥物仍在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尚未大規模使用

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

適合惡性度最高的GBM瘤,是一種生物物理學治療方法。患者需要長時間佩戴電極治療貼,透過特定頻率的交變電場,干擾癌細胞分裂,從而控制其生長,該技術已獲FDA批准應用在初確診和復發性GBM,證實有效延長患者數個月存活時間,惟療程費用較高,首月費用達6位數字。

腦癌的預防方法

腦癌成因未明,故沒有確切的預防方法,但可以盡量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減低風險:

  • 避免吸煙
  • 避免長時間接觸大量輻射,例如避免不必要的電腦掃描等放射線檢查
  • 避免過度使用手提電話,因有研究指出手機電磁波有致癌疑慮,但仍待更多科學實證證實

領康醫療建議

腦癌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治癒率一般較其他癌症低。而且腦癌成因未明,故沒有確切的預防方法,但可以盡量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減低感染風險。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1.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allages.asp

 
3. 腦腫瘤. 香港防癌會. (2011, Jun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BrainTumor.pdf
 

4.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 腫瘤電場治療對抗腦癌. am730 (2020, June 22).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腫瘤電場治療對抗腦癌-267142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