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愛滋病

愛滋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愛滋病/艾滋病,學名為「後天免疫力缺乏症」,由「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引發。HIV病毒不能直接引起病症,但病毒進入人體後便會侵襲人體免疫系統內的「T4細胞」(白血球細胞和巨噬細胞),破壞免疫系統運作,愛滋病病患者最終會因為無法抵抗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嚴重疾病而死亡。

愛滋病的成因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之後,專門攻擊人類的T4輔助細胞(白血球細胞的一種),破壞免疫系統運作,使感染者無法抵禦各種細菌或病毒的侵襲,如肺囊蟲肺炎、肺結核病、巨細胞病毒感染和隱孢子蟲病等。 

愛滋病的3個主要感染途徑:

1. 性接觸
  • 同性及異性性接觸
  • 口交、陰道性交及肛交

2. 血液接觸

  • 與他人共用受愛滋病病毒污染的針具注射毒品
  • 輸入帶有愛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液製成品
  • 使用受愛滋病病毒污染而未有進行正確消毒程序的醫療儀器
  • 傷口接觸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

3. 母嬰傳播

  • 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婦女在懷孕期、生產過程中或產後餵哺母乳期間,有15%至40%的機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愛滋病的種類

  • HIV-1

HIV-1 約佔全世界所有感染的 95%,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至12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

  •  HIV-2
相對不常見,病毒集中在西非,傳染性較弱,進展更慢,導致死亡人數較少


愛滋病的病徵

患者感染愛滋病病毒後,潛伏期可達10至15年,大部分受感染的人於初期不會有任何明顯病徵,以下是隨病情發展可能出現的症狀:

  • 感冒的症狀
  • 發燒
  • 體重下降
  • 疲倦
  • 淋巴腺腫脹

經過長時間感染後,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受到嚴重的破壞,逐漸失去抵抗嚴重疾病的能力,病者會患上較罕見的肺炎及皮膚癌等,最終導致死亡。


愛滋病的診斷

  • 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

當人體受到愛滋病病毒入侵,免疫系統會逐漸產生抗體抵禦病毒,檢驗抗體就能確定是否曾受感染

  •  愛滋病病毒抗原測試

p24是構成愛滋病病毒的其中一種蛋白質,此測試有助診斷初期愛滋病病毒感染

抗體測試結果如呈現陰性,即代表未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如測試呈陽性,即已受愛滋病病毒感染,體內帶有病毒可傳染他人。陰性結果者如不確定結果,或需在3個月後再次做測試。

愛滋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沒有完全根治愛滋病的方法,治療主要分兩大類:

  • 採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提升免疫力及控制病情
  • 預防及治療因缺乏正常免疫力而產生的機會性感染﹙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高效能抗病毒治療是目前愛滋病標準療法,又俗稱「雞尾酒療法」或者「混合療法」,此療法是從兩種不同類別的藥,選取3種或以上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由於現時已有複方藥丸﹙即一粒藥丸含多種藥物﹚,每天服藥已比以前方便得多,患者生活和壽命已與一般人差不多。

愛滋病的預防方法

  • 拒絕毒品及不安全性行為
  • 正確使用安全套
  • 勿與人共用針筒針咀
  • 如有損傷,應用消毒藥水清洗傷口及貼上防水膠布
  • 懷孕婦女應接受產前愛滋病測試
  • 避免接觸他人的血液或體液

 

領康醫療建議

雖然現時未有方法能根治愛滋病,但及早治療及控制病情能有效延長愛滋病患者壽命和維持生活質素。預防愛滋病最重要是拒絕毒品及不安全性行為,同時避免接觸他人的血液或體液。如對愛滋病有甚麼疑問,歡迎預約向醫生查詢。

立即預約

 

閱讀更多

New call-to-action

參考資料

1. 衞生防護中心- 男性常見疾病- 愛滋病.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24.html

2. HIV strains and types | Avert.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vert.org/professionals/hiv-science/types-strains

3. HIV types and strains.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bmd.com/hiv-aids/types-strains-hiv

4. 認識愛滋病. 紅絲帶中心.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rc.gov.hk/res/teaching-aids/knowinghiv.pdf

5. 愛滋病知識篇– Hong kong aids foundation.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ids.org.hk/?page_id=1835&lang=zh

 

以上資訊由以下提供:

專家, 領康醫療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文章旨在提供大眾資訊,並非醫學意見。這不可以取代與醫生進行的個人及醫學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