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搜尋欄位空白,因此沒有建議。

為什麼遊樂場要關閉?餐廳要下午6點後關門?社交距離措施又是如何運作的?

歐德維醫生撰寫 New call-to-action

在疫情期間,最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現在只能遵循以下兩個方向來保護自己、家人和子女:

    1. 預防或降低接觸致病源的風險
    2. 對病毒免疫

而對病毒免疫方面,我們要麼感染病毒:這會帶來疾病、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要麼選擇接種疫苗。

針對任何疫症的公共衛生措施,均旨在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和疫症的最終規模。

    1. 疫症規模(感染人數)越小,患病人數越少,總死亡率便會越低。
    2. 循環病毒的絕對體積越小,病毒突變的風險就會越低。
    3. 減緩病毒演變可以爭取時間:
      • 測試和隔離確診患者和緊密接觸者,以斬斷傳播鏈
      • 推高疫苗接種率,因疫苗會是控制病毒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 保護醫療系統,避免因要平息感染浪潮而超負荷運作
  1.  

此外,上述措施有望減少其他並存的傳染病(如流感、一般感冒等)的傳播機會。提高群體免疫力,可減少疫情大流行對群眾組成的影響。

那麼,我們該如何防止病毒傳播?

所有傳染病最終都視乎兩個因素:

1.接觸風險

如果我們從未接觸傳染病,我們就不會感染它。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降低接觸風險:

  • 隔離患者並追踪曾接觸他們的人:測試、追踪、隔離
  • 隔離接觸者和入境人士
  • 關閉容易傳播病毒的場所,如酒吧、俱樂部,如有需要可關閉學校
  • 佩戴口罩
  • 減少本地和外地群眾同時聚集:保持社交距離
  • 勤洗手

以上措施都是通過降低接觸風險來發揮作用。它們都被稱為非藥物干預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NPI)。

New call-to-action

2.宿主反應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接種疫苗對抗新冠病毒。我們知道疫苗非常安全和有效,並可顯著降低感染後出現重症和死亡率。

即使我們接觸到某種病毒,我們也可以透過擁有良好的免疫系統,來降低對病毒產生嚴重反應的可能性。這對個人(飲食、睡眠、壓力管理、體能鍛煉等)和群體免疫力都很重要。

甚麼因素影響流行病的規模?

所有傳染病都受以下因素影響:

  • 傳播方式
  • 潛伏期
  • 病毒潛伏期間的傳染度
  • 個人和群體免疫程度

這些因素最終構成病毒的基本繁殖數:R0。這個數字是用作衡量一個人平均會將病毒傳染給多少人。如果這個數字小於 1,流行病就會消亡(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感染者傳染少於一個人)。如果這個數字 >1,R0 ,就代表有較廣泛的傳播。R0 的數值並非固定,還取決於人口密度、溫度和季節變化等外在因素。新變種新冠病毒尤其是Omicron更容易造成傳染,意味它們具有更高的 R0 數,而原本用作控制第一輪新冠病毒的公共衛生措施,未必能有效對應新變種病毒,可能需要更進取的抗疫措施才能舒緩新一輪疫情。

隔離受感染者、戴口罩、關閉學校和保持社交距離等人口措施都是透過降低接觸風險來發揮作用,將有效傳播率降低到1以下,盡量控制疫情。有些政策可能看起來不合理,甚或有些明顯不合理。媒體重點報導有關病毒下午6點才醒來、只會感染小學學生等,都反映了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缺乏溝通。

社交距離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減少一些接觸的可能性,例如我們關閉海灘並不是因為海灘上的風險,而是因為海灘令公共交通和更衣室的接觸點增多。當然每項干預措施都有其風險利益和難以預計的後果。在關閉海灘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將人們驅趕到購物中心,同樣增加風險。個人社交距離政策是平衡公眾風險和利益的判斷,主要目的是減少城市內人與人之間不戴口罩的接觸,同時盡可能保持經濟和社會運作。

透過疫苗接種,特別是讓最弱勢的群組獲得免疫力,是讓香港減少現設公共衛生控制措施和恢復正常的最重要因素。「零確診」並非一個可持續的長遠解決方案,疫苗接種是讓我們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關鍵工具。我們也有詳細解釋過「零確診」這個概念。

閱讀更多

Topics: 新冠病毒

領康醫療

領康醫療

OT&P領康醫療成立於1994年,國際化醫療團隊配合高水準設施和資源,榮獲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旗下7間診所致力為你提供頂級的綜合醫療服務,包括西醫全科、婦產科、兒科、功能醫學、物理治療及心理諮詢等全面服務。

留言

Advertisement

相關服務

Advertisement